给她一片生长的土地
作者:isa
这就是为不幸少女预备的励馨园中途之家的使命和目的。我们希望带给那些愿意脱离卖淫生活的女孩一线生机!我们愿意提供一点「水气」,使她们能够发芽、长枝条,像新栽的树一样。 一个无法推卸的异象 四年前我开始到广慈博爱院妇女职业辅导所(简称妇职所)教英文。那里的学生都是因为非法从娼而被警察送来的。有的女孩因为逃家,结识不良朋友而被欺骗,陷入火坑。有的女孩喜欢这样的工作。但是还有一些女孩根本没有别的选择,因为她们被自己的亲生父母或养父母所卖。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十一岁的女孩也被送到妇职所。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我的心差不多都要碎了。我几乎不敢想像这么年幼的女孩,在我们的社会里也会经历这种沧桑。于是我对这份工作开始有个强烈的负担。愈认识这些女孩,我的负担就愈重;有时候重到一个地步,我几乎没办法去上课,因为每当我看到她们的脸,就会想到她们的痛苦。但是同时我也感觉到,我去那里能够带给她们一点点的喜乐。圣灵催逼我,不让我放弃这样的工作。他甚至不让我缺席一次。我觉得我应该要去。我的内心充满了负担,不能不去。 我向上帝呼求,求上帝为这些他所宝贵的女孩预备一条出路,使她们能够得到比较持久性的帮助。上帝开始让我看见,他要我做的是什么。我觉得不可能,我想逃避,想把这负担卸下来。它对我实在是太重了!有时候我觉得我根本走不下去! 但是上帝愈来愈清楚地向我显示他为这些女孩的计划是什么,是一个中途之家!它是妇职所的延伸,也是妇职所和社会的桥梁,使女孩们能够在生理、情绪、心理和灵性上得到稳定的发展。同时它也是一个安全的、温暖的,又能带给她们希望的庇护所。女孩们在这里可以成长,并且发展出稳定的人格。不过这一切都只在我的脑海中而已。 我开始祷告,也跟别人分享这样的负担,好让更多的人也为这样的负担祷告。在台湾,在美国都有人开始为中途之家祷告。在这样的分享和祷告的过程中,上帝把我心中的负担转变成一个异象。当我把这个负担背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它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担子,一个我根本背不动的担子。但是当我开始跟别人分享祷告时,上帝就把这个负担拿走,将它转变成为一个异象。现在,也就是四年后的今天,许多人跟我一样有这个异象。 不再是环境的牺性品 励馨园□中途之家的筹备委员会在今年三月正式成立。它是由下列几个单位共同筹划的:台湾世界展望会、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彩虹专家、浸信会差会、广慈妇职所、台北市社会局与基督徒救世服务总会。 进入励馨园的女孩有两个来源:1.在妇职所停留六个月的女孩。2.电话专线转介的女孩。工作人员小组在经过六个礼拜的观察以后,和女孩共同讨论决定她是否适合住进励馨园。女孩是否能够获得新生,跟她个人的意愿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她进入励馨园以前,工作人员必须知道她的情况和意愿。 一个女孩从她进入励馨园,到她离开的那一天,她是怎样得到改变的呢?我们的目标,也就是生理、心理、情绪,社交和灵性的稳定。要怎样才能达成呢?这些女孩如何能够从妓女的生活方式,经过励馨园,就变成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呢? 首先,她必须认识到上帝无限量的爱,知道他愿意积极地帮助她们,医治她们身体、情绪以及心灵的创伤。其次,她们要慢慢认识自己,以及她们对四周环境的反应。她们也必须认识到意志力的重要性。虽然很多时候,情绪和意志有一些冲突,她们要学习用意志来克服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过一个稳定的生活。她们要从过去学习记取教训,然后开始一个新的生活。她们还要学习让上帝来改变、来重建她们的自我形象。她们必须试著放弃那些不健康的思想,不用过去的创伤来惩罚自己。慢慢地,她们的心灵会得到更深一层的医治。这时她们就能帮助其他的女孩。这都是她们一生要学习的功课。励馨园只是一个开始。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女孩们需要一个安全的、温暖的环境,好让这个医治的过程可以有个开始。她们不再是环境的牺牲品,她们可以成为一个胜利者。 您也可以提供生长的水气 我们希望提供的是: 1. 像家一样温馨的气氛,好让女孩可以经历到上帝的爱,并且藉著他的大能来摆脱过去的阴影。 2. 心理辅导: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做。 3. 团体辅导:让女孩们在团体互动中认识自己。 4. 文化旅游:让她们接触更多的生活面。 5. 与基督徒共同生活的家庭乐趣。 希望十月卅一日以前可以开始这个中途之家。我们需要您迫切为我们祷告: 1. 有一个合适的房子。 2. 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我们预定要聘请一位生活管理员,两位协谈员和一位兼任的心理医生,可能还会招募一些义工。) 3. 有八个女孩,愿意改变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许多女孩当她们要离开妇职所时,非常担心没地方可去,因为她们的家出卖了她们。 4. 励馨园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为了安全的缘故,励馨园不打算对外公开。 是的,就如约伯记十四章7~9节所说:「树若被砍下,还可指望发芽,嫩枝生长不息;其根虽然衰老在地裹,干也死在土中,及至得了水气,还要发芽,又长枝条,像新栽的树一样。」您也可以帮助励馨园茁壮,就等于参与这项奇妙的医治工作。 (高爱琪作,梁望惠译,本文发表于励馨园杂志1988年7月) 文章索引 寄给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