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神学的历史与发展一书读后
作者:isa
书名:Old testament Theology:its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作者:J.H. Hayes and F.Prussner. 出版:Atlanta:John Knox press 1985. 这是神研二读书会我所选读报告的一本书。在这里我要先简单介绍其内容,然后才谈一些读后感。 这本书的特色是依年代顺序介绍八十多位学者的著作与主张,并加上作者对他们的评论,以此来论述旧约神学的历史发展。 要谈旧约神学必须先谈圣经神学,而圣经神学的与起可溯源自十六世纪的改教运动。路德的改教运动强调「惟独圣经」,把圣经权威置于教会传统之上。来到十七世纪,改革宗教会逐渐重视教条教义,他们认为教义是基督教信仰的正确解释,圣经则被用来支持教义。在这种看法之下,圣经变成附属于教义。十八世纪有敬虔派和理性主义的与起,他们都反对教条。但前者强调个人心灵的经验,鼓励研读圣经,后者则主张以理性来批判传统信仰。在这时期,「圣经神学」的意义对各派别均不相同。 真正使圣经神学独立为一门神学科目的是J.P. Gabler。他在一七八七年三月三十日担任Altdorf大学神学教授之就职演讲时,竭力主张圣经神学应有别于教义学,它是圣经作者对神圣事物的观感。Gabler又区分「真正的圣经神学」与「纯粹的圣经神学」。真正的圣经神学是描述性的,它按历史年代有系统地陈述圣经里各种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宗教概念。而纯粹的圣经神学则从上面所述的宗教概念中抽取超越时空的永恒真理。这些超越时空之真理正是教义学的题材。 十九世纪承袭十八世纪末对「历史」研究的兴趣,加上崇尚实证,强调社会价值,圣经研究变成历史批判的天下。历史主义是要用漫长历史中交互作用的社会因素来解释人类所有的经验,其目的不在寻找一般法则,而只在呈现每个时段和其他时段的关系。在这种潮流底下,圣经不再被视为启示之记载,而只是一份宗教文献而已。圣经的权威于是大大降低,旧约更是首当其冲。 有些学者根本就忽略旧约,有些将它视为了解新约的参考资料,有些则完全站在基督的立场,将旧约视为基督的预表而已。而那些真正认真研究旧约本身的人,又都钻研到以色列宗教史之研究,只探讨在漫长历史过程中,以色列人所产生的宗教概念有哪些,旧约神学呈现一片死寂。幸好还有学者仍然不断努力寻求启示和历史的关系,最著名的是Von Hofmann所提的救恩史。Von Hofmann认为旧约由许多事件所形成,而旧约神学则在探讨这些件所显示的救恩。如此,旧约有其一贯思想,由救恩史所贯穿。 综上,虽然每个时代圣经研究皆有较突出的风格,但仍然有其他见解存在。归纳起来,这些见解可分为三大类(这是笔者的整理,不是书上的整理): 1. 历史性、描述性:这一类的重点在于忠实地陈述各个宗教概念的历史发展。其优点在于让圣经自己说话,不把个人的思想读进经文中。但缺点在于这样读旧约,它对现代人变得关联性很少;它只是在某个时期,对某些人说的话而已。 2. 主题性、教导性:这一类的看法倾向于把圣经视为上帝的启示,圣经有一贯的思想,有权威,虽然它是在过去写成的,对今天的人一样有帮助。这些学者采用系统性、主题性地整理圣经的思想与真理,有时难免会把自己的意思加诸于圣经。 3. 折衷:接触到以上两种思想又认识到其优点的人,大概都很难放弃任何一方。他们多半会试著整合两者的优点。有的先分析旧约内所有的宗教概念,然后按照其历史年代加以排列;有的则从历史事件中去发现、整理旧约的主题。整合的工作虽然艰辛,却十分值得。 廿世纪初期历史批判的发展走到极端,旧约研究变成了以色列宗教史研究。学者们发现后来它和旧约神学还有一大段距离。两次世界大战又改变了思想界原本乐观、自信的思潮,代之而起的是复古的想法,圣经再度被重视,旧约神学的研究也复苏。W. Eichrodt在一九三三年发表他旧约神学的钜著,采用横切方法,在旧约里找到「约」的概念来贯穿旧约。跟随Eichrodt想法,认为旧约里有单一主题的还有不少人,但他们所提出的概念不同,W. Kaiser用「应许」,Zimmerli用「我是耶和华」,Baab用「上帝观念」,Terrie用「上帝之临在」……等。但Von Rad在一九五七年出版另一套旧约神学钜著,反对Eichrodt想法。Von Rad把旧约当做以色列认信史,用以探讨以色列传统之形成。他主张旧约里找不到一个单一主题。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学者主张旧约有多重主题,也有人用两极化结构来加以说明。 除了旧约主题之探讨外,在旧约神学里还有许多新的想法被提出来,像J. Barr用「故事」来代替「历史」,B.S. Childs以「正典」来作为圣经神学之背景与题材;还有从前被忽视的「创造」「礼仪」「智慧」等概念也都被提出来讨论。这都显示出廿世纪旧约神学之研究呈现一片蓬勃的气象。 看完本书,一方面慑服于旧约神学这门学问之广大与精深,另一方面却感到非常欣慰。原来我们对旧约神学之困惑与问题,学者们都曾有过,并且曾经热切讨论过。举个例来说,学期都快过去一半了,旧约神约到底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大多数的同学都答不出来。这也难怪,廿世纪的学者们对于旧约神学的性质和研究方法都还在争论不休呢,何况是初学的我们,怎能清楚说出它究竟在研究什么?不过有一点值得深思的是,我们究竟应该先决定旧约神学的性质与范围,然后才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或牵就研究方法而改变旧约神学的性质?目前似乎是后者居多。这令我回想起从前在台大心理研究所作硕士论文时,为了牵就严谨的实验方法,而牺牲了有兴趣的题目,选了一个用那种严谨方法才可以做的题目,至今回想起来仍然心有未甘。 另外在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各种不同的想法,知道在不同时代中,学者们如何回答: ○1旧约神学在研究什么? ○2它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 虽然各个时代,各个学派的答案都不相同,但是知道旧约神学整个历史发展过程,自己比较容易掌握与定位,而不致于感到慌乱。遗憾的是作者并未清楚表明其立场,我们只能在字里行问,从他对各家学说的评论中来推测其立足点何在。最后让我以一个例子来做总结。如果桌上有一个杯子,围绕在桌子四周的人,如果要争论他们看到的杯子像什么样子,答案一定各人不同。这往往不是对错之争。但是当你告诉我你看见什么时,请务必告诉我你站在那里。 (梁望惠,本文发表于台湾神学院岭头之声 1988年11月) 文章索引 寄给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