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软质与硬质能源政策之优劣
作者:王荣德
目前政府考虑停建核四,拥核者提出许多似是而非的论点,人民也有一些疑虑,其实这都是受过去硬质能源思维迷信要盖大电厂、电业仍由台电独家垄断的影响。我们既然已经选出新政府,要带领台湾走出一条新的路,就应该要顺应世界新潮流,尽速推动主张电业自由化的软质能源政策。 个人非常钦佩经济部长林信义,他以产业界出身,知道稳定的电力供应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却能够突破旧思维,洞察出不建核四不但不会影响供电,反而会更稳定,并且愿意承担重任,带领我国迈向新的能源政策。其实,电力供应的共同目标就是安全、稳定、经济、乾净、公平,停建核四来推动软质能源政策正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 什么叫做软质能源政策呢?简单的说,就是采取多元多样的能源途径及分散式高效率供电系统,配合当地生态环境,在各处建立小型电厂,形成整个地区的电力网,同时以再生能源为主,尽速发展太阳能、风能和以氢为主的燃料电池。相对地,硬质能源政策采用的是建超大型电厂,由一个地方产电,再靠远程输配电来供电;核能发电就是最好的例子。 根据硬质能源的思考,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电力每年一定得增加某个百分比,因此需要不断盖更多大电厂来因应;不但如此,还需要盖许多的备用电厂,以便当大电厂故障或跳机可以补上,在投资上,这是极端不经济的作法。但是,软质能源推估,由于产电、输电、配电、用电效率技术的改良和提升,即使经济继续发展,电力需求到某个程度后不一定会增加,甚至会减少。这个看法在第一次能源危机后,1975年由美国学者Lovins提出,经过25年的验证,美国的电力需求其成长正如软质能源所言。 有人说,不盖核四的话,区域供电不平衡,需要南电北送,其实这正是陷入硬质思维的窠臼中,才有这样的顾忌。而即使盖了核四,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解决,因为核四机组所采用的ABWR 机组,在日本运转数年的经验发现,其跳机率为其他核电机组的2倍;届时只要一跳机,立即就发生北部区域供电问题,电力供应反而较不稳定。如果采用软质能源政策,在各区域盖许多小型小电厂(包括风力、太阳能等自产能源),形成区域电力,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有人又说,不盖核四会缺电,恐怕会有像729那样大停电的情形发生;其实内行人都知道,729那样的大停电,就是硬质能源政策所造成,因为大电厂需要靠长距离输配电系统来支撑,只要一个输电铁塔倒塌即会停电。如果在各地区建立许多小型电厂,作成局部电力网,就不会有大规模的停电。目前台湾各地有许多小型汽电共生厂,其总发电量已超过361万千瓦,先将它们并联供电,即已超过核四之270万千瓦,根本不会缺电。而且它们都盖在工厂里面,已经盖好,不必担心人民抗争。这些汽电共生厂能源效率一般达70-90%以上,为传统单循环火力发电之2倍以上,又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之产生达一半以上。 有人又以国防考量说,核能的战备存量只要一台飞机的装载核燃料量,就可供三年使用。其实大型供电系统正是敌人摧毁的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大型集中式的供电系统目标少而明显,很快就遭到破坏;日本较多小型分散式的供电系统反而撑得较久。台湾如果采取软质能源政策,由于各地区均有许多小电厂及电力网,很难被封锁,在国防上反而占优势。 软质能源政策需要配合电业自由化,这是有极大商机的,它可以创造出许多就业机会。以德国为例,停止核电厂之后,扣除核电厂的就业机会,还增加2万个就业机会。唯一赚得较少的是原来垄断电业的电力公司。况且再生能源的产电技术已经成熟,都已经在商用。这是世界趋势,台湾的企业界应该有这样的眼光,赶快跟进,分食此新能源科技的一块饼,如同过去的资讯业一般。台湾如果做得好,不但自己使用,还可将同类技术卖给其他国家,这是利多,对全民和环境都好。 当然,如此电力公司就要放弃独占优势,这是台电所不乐见。但是台湾的钢铁业、石油业、电信业均已自由化了,电业在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也势必自由化。只要给业者发展空间,他们就能够跟进做得很好。 再以安全、乾净两个标准来看,拥核者虽然已经看见美国和苏联都已经发生炉心熔毁的重大核灾,却当作它不会在台湾发生;虽明知台湾找不到核废料的储存场所,亦无法规规范,却仍一味要盖核四厂,毫不考虑未来子孙的福祉。 因此,谨呼吁全民和政府一同努力,迈向二十一世纪软质的新能源政策,这对台湾未来的电力供应以及子孙的生存环境都是绝对有利的。 文章索引 寄给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