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上幼稚园了!

作者:梁望惠


吾家有子初长成

安安就要上幼稚园了,这对作妈妈的美玲来说实在是一件大事。打从安安出生的那一天起,美玲几乎形影不离地照顾著他。而安安又不是一个好带的孩子,一个晚上要醒来五、六次,每次哭起来不哄他的话可以哭上一个小时。美玲在他身上几乎花了全部的心血,现在他终于要上学了,美玲感到内心有股说不出的快慰。

可是,让他上那一个幼稚园好呢?美玲逢人便打听。正好隔壁邻居有个小孩和安安一样年纪。

「林太太,你家小君要上哪个幼稚园呀?」
「哦,我还没去想这个问题。现在还早嘛,才五月而已,急什么?依我看,幼稚园都一样,还不是让孩子吃吃玩玩而已!」
美玲可不同意这种看法。专家们一再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何况小小年纪,第一次离开妈妈,实在是非同小可。美玲认为这一步可能决定著孩子日后对学校的态度,所以非慎重一些不可。

选校如同选对象

「李太太,听说你的孩子正在念大班,你觉得他念的那个幼稚园好吗?」
「马马虎虎啦,反正我在上班,他们又可以留孩子一整天,我比较放心。」
「哦,孩子整天都在学校,不会觉得无聊呀?」
「不会的,学校安排了各种才艺班呀!」

美玲心想,这不是我所要的。那天不是才听一位朋友说过,要好好把握孩子上小学以前的这段时光吗?以后孩子在身边的时间会愈来愈少,更何况安安从来没离开过美玲,一下子要叫他上整天班,他一定无法适应。

张太太的孩子在福禄贝尔幼稚园。福禄贝尔这个名字好奇怪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学校呢?

「福禄贝尔是德国一位有名的幼儿教育家,他认为教育不是强迫性地灌输教材,而是孩子自内而发的持续发展。他非常重视游戏,认为孩子的游戏就是学习。」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想法。」美玲十分欣赏这种作风。但是这样的教育方法在台湾行得通吗?

「学校并非一成不变地采纳福禄贝尔的方法,而是将它和传统方法交替使用。『学习角落』及『双语教学』是这个学校的两大特色。不过由于是小班制(每班15人),学费比较贵。」

「多贵呢?」

「上半天的课,一学期(五个月)光是注册费就要一万元,这还不包括每个月要交的四千元点心费和交通费。」

「嗯,这的确不是一般家庭所能负担得了的。」美玲虽然很喜欢这个学校,但是却不知道该不该花这一大笔钱,再说最近家庭的经济状况并不充裕,还是先跟先生商量再说吧!

对了!离家不远,就在菜市场附近,好像有家幼稚园。美玲决定亲自去看看。

「我想拜访一下老师,了解这里的情况,很可能我的小孩会来念这个学校。」

「欢迎欢迎,请进。现在老师们都在上课,我请主任跟你谈谈好吗?」

「也好。」美玲认为先跟主任谈谈,了解学校的方针也好。

原来这个幼稚园采取的是爱的教育,园方希望老师们能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事情,从不认为孩子「有问题」。老师尊重孩子,做为孩子的榜样,也让孩子学习彼此尊重。主任办园的理想是希望采用启发式教学,像设立「学习角落」等,但是限于经费及场地的限制,尚不能完全发挥。

美玲决定把这所幼稚园列入考虑。虽然不是最理想,但已差强人意,何况地点这么近,可省下不少往返的时间与花费。

稍远一点,有一家国民小学附设的公立幼稚园,美玲特地带安安去走了一趟。一进学校,宽敞的活动空间,使美玲感到一阵舒畅。

「我们认为孩子需要活动,在活动当中学习,所以留给孩子的空间很大。」老师笑容可掬的解释著。

「不过我们不教孩子ㄅㄆㄇ,那是小学以后的事。我们只鼓励孩子阅读图画书,使孩子养成爱书的态度和习惯。至于班级人数,原则上一班不超过四十人,每班两位老师。」

美玲爱上了这所学校,而且收费公道。但是怕安安每天搭娃娃车,新奇感消失以后便会抗拒。

对了,还有教会办的幼稚园,怎么没早一点想到呢?美玲笑自己真笨!

「除了一般教学外,我们还加上宗教课程,使孩子的身心灵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孩子的年纪这么小,就能给予宗教教育吗?」

「其实,幼稚园才开始,已经算迟了。宗教教育应该从孩子出生时就开始。」

「出生就开始?」美玲感到很讶异。这种观念对美玲来说挺新鲜的。

不过安安这孩子从小就喜欢听圣经故事。教会办的幼稚园能够兼顾孩子的灵性发展,实在不错。

探听至此,美玲已经有一些概念,剩下的就是作决定了。

「安安,你喜欢念那个学校?」美玲觉得有必要徵求安安的意见。

「我喜欢坐娃娃车,我喜欢可以玩的地方。」孩子就是孩子,一心只想到玩。不像父母考虑比较多。

「等爸爸回来,我们一起商量,好吗?」

想到爸爸,安安不禁雀跃起来。

孩子永远是你的

从前做父母的,不必为孩子念那个幼稚园操心,因为那时候并没有幼稚园可以念。以后的人可能也不必再为这事烦恼,因为将来的幼稚园可能都会成为义务教育的一部份。现在的父母却必须面临抉择。事实上每家幼稚园都各有特色,有的老师亲切,有的是设备好,有的地方宽敞,有的班级人数少,有的偏重才艺,有的顺孩子性情任其发展……。做父母的必须思考□究意我要孩子在这一阶段获得什么,知识的增进?感性的培养?或人际关系的学习?其次考虑的是,孩子的特性是什么?他需要哪一类型的学习环境?先确定自己的目标及孩子的需要,再来比较各个学校的特点,才能为孩子找到一个适合的学校。

此外,地点的远近对幼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再好的学校、再好的老师,如果使孩子为交通缘故弄得身心疲劳,那里还谈得上学习呢?

最后,做父母的必须认清,学校不能提供一切。孩子上了幼稚园,固然可以分担父母教养孩子的责任,但是孩子终归是自己的,最了解孩子的仍是父母亲。如果学校有不足的地方,父母就要从旁加以补足,如此,孩子才能快快乐乐的上学,并在身心灵三方面均衡的成长。

(梁望惠,本文发表于甘露杂志第111期1987年7月)
文章索引    寄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