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

作者:isa


「鏘!」飯廳裡傳來東西落地的聲音。
「不是我!」俊安說。
「不是我!」俊祥也搶著說。

望著俊祥那害怕、不安的眼神,我不忍心再多呵責,只交待他們兄弟倆收拾善後。俊祥如獲大赦般地去撿散落滿地的碎片,我也去拿掃帚來幫忙。此時耳際彷彿響起那古老故事的兩句話:「都是你所賜的女人,他叫我吃,我就吃了!」

「都是你所造的蛇,它引誘我,我就吃了!」

亞當和夏娃在吃了禁果以後藏起來,上帝找到他們時,他們不約而同地這樣說。看起來,「做錯事時想躲,躲不掉就推!」是人類自古以來即會的天性。

在社會上我們常看見一件事情出了紕漏,大家就開始追究責任。很多機關都怕負責,最好能夠推說:「這不歸我們管。」家庭問題也是一樣;孩子變壞了,父親怪母親沒把孩子帶好,母親怪父親只顧事業不顧家,好像每一個人都深怕責任落在自己身上。

這種現象並不限於國內。記得在美國時有一次,孩子的學校來通知說要為孩子們檢查牙齒,並答應將檢查結果通知家長。我一方面懷疑孩子已有蛀牙,一方面等候學校通知。等了數月,發現實在不能再等,便到學校詢問。果然孩子的蛀牙已到「嚴重,必須立即就醫」的地步。學校的工作人員對我說:「你不能怪我們慢發通知,我們要忙的事多著呢!」過了一會兒,他又說:「開學前你不是應該帶孩子去做例行檢查,並交健檢表的嗎?你如果交了表,應該發現孩子有蛀牙呀!」他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其實我也不是為了追究責任來的,我只希望知道孩子確實需要就醫而能及時採取行動。但是人就有這種傾向,古今中外皆然。

事實上,行為的後果很多時候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嚴重。一個樂於認錯並願意承擔其後果的人,上帝會加添他力量來承擔一切;不承認的人卻一直落在懼怕當中,因為「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路加福音十二章二節)。

華盛頓小時候因為要試斧頭,砍斷父親心愛櫻桃樹而勇於認錯的故事仍深印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腦海中。古聖先賢亦教導我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又說:「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可見,「認錯而改」不但是大家所推崇的美德,也的確有人能夠身體力行地做到。究竟如何才能培育出一個勇於認錯,勇於承擔後果的人來呢?「家庭」在這方面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華盛頓如果不是有這樣一位開明、寬大的父親,在他鼓起勇氣來認錯時給予讚賞,而非一頓毒打,相信下次他要認錯前還得考慮再三。

曾經有位年輕的媽媽這樣說:「我們家庭裡最值得珍視的寶藏是『彼此饒恕』,不但我們學習原諒孩子,孩子們也學習原諒我們。」我可以看出她說話時,眼神閃爍著幸福的光輝。是的,有什麼地方比家庭更適合做「體會上帝赦罪的愛」以及「學習彼此原諒」的實習場所呢?又有什麼比愛裡的饒恕更能激勵一個人勇於認錯、勇於承擔後果並改過自新呢?
文章索引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