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的陷阱

作者:梁望惠


希望做個好父母的人,容易用完美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要求孩子。事實上這樣的鞭策不但沒有幫助……

話說那天,阿雄的級任導師約他的母親秀蘭去個別談話。

「阿雄最近在學校表現得不太好,上課愛調皮搗蛋,老師說的話都不放在心上,又和同學吵架。陳太太,您在家裡要多管教他……」秀蘭聽了這番話,羞愧得無地自容。

「嘻!虧你還是個基督徒呢!看吧!基督徒家庭的孩子也好不到那裡去。」秀蘭可以想像得到,一定有人會這樣笑他。想到這裡,她不禁火冒三丈──回去非好好教訓阿雄一頓不行,這簡直是丟上帝的臉!沒有好見證,如何能向鄰里親友傳福音?

到底我錯在那裡?我不是一直秉持愛心在管教孩子、諄諄善誘嗎?為什麼阿雄不能表現得乖巧些?
姊妹會的時候,秀蘭提出了她的困擾。
「不要太在意,可能是阿雄太聰明了,沒辦法適應學校呆板的教學。」
「老師的話當作參考就好了,說不定別的老師欣賞阿雄呢!」
「如果他好動,你就帶他多做點戶外活動吧!」
「把阿雄交在主耶穌手中,他會改變的。」

秀蘭的故事讓我們看到,誰都希望做個好父母。保羅曾經吩咐做監督的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兒女凡事端莊順服(提摩太前書3:4)。可見兒女表現好,父母就會有好名聲、好見證。基督徒的父母以此來勉勵自己,並按著主的道來教導子女,本是十分美好的一件事;但不幸的是,美好的事物四周,總會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陷阱,叫人不知不覺掉入其中,就以「做個好父母」來說吧!它的陷阱有:

  1. 完美主義的傾向:一個人在成長過程當中,總會有一段時期以為世界是完美無缺的。一旦發覺世界的醜惡,要接受它,可真需要一番勇氣!但是發現世界的不完美,而仍然能夠欣賞它,並盡一己之力去改變它,才是一個成熟人的表徵。一個一直希望做個好父母的人,容易用完美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要求孩子。事實上這樣的鞭策不但沒有幫助自己或孩子達到目標,反而會讓大家活在不切實際、充滿挫折的狀況當中,還不如容許孩子在錯誤當中學習,並幫助孩子面對自己的缺點,孩子才能夠真正地朝著完美踏進一步。
  2. 愛面子:愛面子本來是人類的天性,但由於中國社會結構的特殊,鄰里親友關係較密切,使面子問題顯得更加重要。很多人教導子女在外面不可以丟父母親的臉,說好聽些,是培養孩子的榮譽感,其實拆穿了,還不是要為父母留個面子?對於做得到的孩子來說,他所學到的可能是「面子比實際更重要」;對於做不到的孩子,它就變成一股無形的壓力,甚至他還會對這種表面功夫大起反感。
  3. 競爭心理:有人說,一個中國人的表現,足以勝過一個美國人或一個日本人;但是三個中國人在一起,就沒有辦法勝過別人,這是何等沉痛的一件事啊!我們的教育偏重英雄主義,使得社會國家的發展受到限制,而父母還在加油添醋,不停地將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相比。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生長在大家族內,親戚之間經常會比誰的孩子會唸書,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學等;畢業後開同學會,父母談論的話題仍然離不開孩子的功課。孩子考上好大學的那些父母,總是抬頭挺胸、說話聲音較大。孩子學業成就變成了父母競爭的工具,彷彿它是父母成就的指標似的;切盼自己是個好父母的人,就容易掉進這一類的陷阱。
  4. 情緒過度反應:大部份的孩子成長過程不是直線上升、一路順利,而是呈鋸齒狀,忽高忽低的。當孩子呈現低潮時,求好心切的父母容易有激烈的反應,這種情緒反應使父母在管教孩子時不容易把持原則。以阿雄的例子來說,他可能正度過成長曲線的低點,秀蘭如果因為被老師這樣一說覺得沒面子,而大大教訓阿雄一頓,很可能使他自暴自棄,難以回升到成長的高峰來,父母如能以平常心來觀察孩子的成長,孩子反而會進步得更快。
  5. 孩子不能獨立:教養孩子是父母的天職,孩子表現得如何,會使人聯想到父母教得好或不好。在這種聯想下,孩子永遠擺脫不了父母的影響,不容易長大;父母也難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闖天下。事實上,孩子將來如何,很多時候和他本身有關。有一回我與一位美國朋友討論「先生洗碗」這個問題,原來在美國,有的家庭飯後洗碗是先生日常工作之一,有的先生卻從來不動手幫忙。我說:「這必定和他母親的教導有關。」這位美國朋友反駁我說:「不盡然,我有兩個兄弟,一個很會幫太太做家事,一個從來不動手,他們都是我母親教出來的呀!」

的確,同一個母親教出來的孩子表現也會大不相同,可見孩子的表現和他自身有很密切的關係,不見得完全受父母影響。有了這層認識,對父母和孩子雙方都有好處,父母不用再事事為孩子動手,孩子也比較能獨立自主。

親情是切不斷的,聖經也教導我們要孝敬父母,但中國孩子比較依賴父母,甚至結婚成家了,仍然脫離不了父母的影響,可是聖經上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世記2:24)所以我們仍然要鼓勵孩子做個獨立自主的人,不要一生都在父母的蔭庇之下。處處希望自己是個好父母的人,有可能會把孩子的一切抓在手中,阻礙了孩子的獨立發展。

說了這麼多,並非叫我們不要做好父母,我們應該努力做個好父母,但是要小心,不要掉入上列陷阱當中;而且我們要查驗什麼才是上帝眼中真正的「好」?

一般人所認為的好父母,多半是把孩子教得功課好,將來考上大學甚至出國留學,或在社會上賺大錢,出人頭地,有明顯的成就。事實上,上帝所喜悅的乃是謙虛誠實,敬畏祂、知己之能與不能,而專心仰賴他的人。做父母的一方面以此自勉,一方面教導孩子朝此目標努力,就堪稱為「好父母」了。

(梁望惠,本文發表於甘露雜誌109期1987年5月)

文章索引    寄給朋友